星期一, 3月 23, 2009

-0052-地下鐵事件

P1020250

《地下鐵事件》

1995年3月20日在東京發生了一件可怕的悲劇,電車上有幾個塑膠帶被摩尖的雨傘刺破了數個洞,裡面流出了不明的液體並且飄散出了奇怪的氣味。可怕的事情接著發生,擁擠的電車上開始有人感到不適,咳嗽、流眼淚、頭昏…。這是當年鬨動一時的沙林毒氣事件,數人死亡,數千人受到波及,而且都是無辜的電車乘客和地鐵的工作人員。這是一件有組織有計畫的團體行動,由奧姆真理教的首領麻原彰晃指示,多人分工合作執行。受害的人有死亡、有終身殘廢,就算是痊癒之後,不管是心理或是生理上還是有很多的後遺症。

事件發生之後,警方急著追查事件的凶手,日本的媒體大肆的報導和追逐心中所認定的「真象」。雖然不是受害者,但是看著這樣的事情發生,身為一個小說家該有怎麼樣行動呢?村上春樹在事件之後思考這個問題,最後他決定要採取一個小說家該有的行動,為了自己的創作,也是幫受害者發聲,讓外界對於這個事件的受難者有較客觀的看法。

村上春樹花了一年的時間訪問整理,而成了這本書,希望能表達出當時遇到沙林毒氣事件的受害者內心的真正心聲。因為受害者並沒有在事件結束後回到原來的生活,身體的健康已經沒有辦法回到從前了,變的比較容易疲勞,記憶力明顯的衰退,精神非常不易集中和視力減弱和怕光。但是受害的人並沒有辦法在工作上得到體諒,反而被同事及上司歧視,總認為事件已經過了很久了,竟然還用這個理由做為工作績效不佳的解釋,真是太不應該了。

由於是訪問記錄,對於事件的來龍去脈並沒有很詳細的說明,只有大概說了一下和附上幾張地鐵的地圖。可能原來也沒有想到,這本書會被翻譯成中文,並且在十多年後被我這個只有去過日本觀光的人讀到,所以寫的時候的預設心態是,讀者是日本人,並且在電視新聞和報紙上看過了很多報導。雖然讀的時候,總是對於某些人名、地名感到非常陌生,訪問者和被訪者就像在討論一個很熟的公眾人物,但是我都不知道在講的是誰和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並不影響我讀它的心情。

說到讀的心情,當然並不是很愉快,所謂的不愉快並不是說這本書很難看,而要強迫自已把每個字都讀進腦袋,就像讀討厭的教科書一樣。這種不愉快的心情有點難形容。我通常都是睡前花個十五到三十分鐘讀它,一次大約讀兩個受訪者的內容,當合上書關上燈縮到棉被裡面之後,就會開始覺得很同情那些受害者。他們真的很無辜。每個人在經歷了那件事情之後人生都改變了,有人被裁員,有人工作不順利,有人身體變得不好,全都是因為那天發生的事情。而且大部份的人都是跟往常一樣,搭著電車上班、上學。若是我遇到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我會變成什麼樣子。我覺得最可憐的是那些地鐵的工作人員,最盡忠職守的,反而送了性命,熱心助人的人反而一起送進了醫院。還好,我總是想著想著就睡著了,並沒有因此而失眠。

村上的訪問其實還滿有趣的,首先是對於受訪者的介紹,介紹職業、經歷和經濟狀況。訪問的過程中大多也是討論工作上的情況和經歷事件後所面臨的改變及困境。現在正接著看「約束的場所」,雖然同樣是訪問的記錄,但是是以另一種觀點看事情。

書名:地下鐵事件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者:時報出版
讀完日期:2009.02.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