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13, 2007

-0008-愛因斯坦的夢


《愛因斯坦的夢》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作者是物理學的專家艾倫特曼,譯者是文學的博士童元方女士,而封面的題字以及序文則是有名作家的陳之藩先生。而內容沒有物理,沒有數學,只有愛因斯坦的夢,以及愛因斯坦和他的朋友貝索的對話。通常作者和譯者應該是互不相識的兩個人,致少讀者並不會瞭解作者和譯者的關係如何,但有趣的是童元方女士還在書末寫了一段文字,講她和萊特曼博士的相識以及翻譯的過程。另外,陳之藩在書前所作的序,也很傳神的介紹愛因斯坦、萊特曼、童元方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

愛因斯坦與萊特曼

陳之藩是如此描寫愛因斯坦的:
從一九五零年到現在,不和出版了多少學報與專書來研討愛因斯坦的思想領域,來追就愛因斯坦的思維方法,詮釋愛因斯坦的精微理論,考證愛因斯坦的起伏身世,解析愛因斯坦的語言指涉,由各個角度到各種深度在搜尋,以各種方法工具來探索。專家是席不暇暖,世人是目不暇給但是我們伋不敢說我們己經走出了盲人摸象的階段。

可見愛因斯坦是多麼的令人摸不著頭緒,那麼萊特曼竟然寫起了愛因斯坦做的夢!大概就只能用驚世駭俗來形容吧!還好,萊特曼特有的文筆確實把愛因斯坦的夢境做了最美的描繪,陳之藩的比喻是:
其他的著作之說愛因斯坦,如果比為是用各式各類由粗製到精巧的圓規在圖紙上細心的畫一清晰的圓滿的月亮,那麼萊特曼此編之作,不是用圓規,而是用毛筆在一團一團的塗雲。用雲的迷離來狀夢的迷離;用雲的變幻以象夢的變幻。他用幾十個夢渲染。而他的筆所不到之處,下顯出他要畫的月來。
這是無所定,卻有所顯的方法,這是詩的方法,這是藝術的方法。
萊特蔓以雕刀出的,畫筆繪出的,琴弓拉出的優美詩句寫就這部天外行雲風格迥異的小說,我們實在可以常作長詩來讀。

童元方

最後,陳之藩提到了譯者童元方:
原著與譯作皆詩心與詩筆,可以說美俱而難併。元方譯筆的灑脫,造句的清麗,節奏的明快,對仗的自然,使人一但開卷,就無法釋手。可是她對原文之忠實,已不止於語氣,句型,明義,暗喻等之若合符節;甚至於一逗點、一句點、 一歎號、一問號與原文相比,更是到了如響斯應的程度。

這算是本短篇的小說吧!可能是我所有的書中,讀過的次數最多的一本,如果我學古代的文人雅士,在每讀完一遍,就在最後一頁蓋個印章,那麼這本書的最後一頁一定會被我蓋滿印章的。這本書,有兩個出版社出過,最早的是純文學出版,後來純文學關了,才改由我手邊的這本爾雅叢書出版。我的高中國文老師,本來要把這本書送給我,結果陰錯陽差的送給我班上功課最好的那位女生,而我則是拿到了一本名為「苦澀的成長」的散文集。反而那本「苦澀的成長」我拿到手之後,就一直貢在書架上,至今十年了,還是一頁都沒有讀,我決不是跟老師賭氣,只是「苦澀的成長」不如「愛因斯坦的夢」吸引我。

愛因斯坦做的夢

到底愛因斯坦夢到什麼呢?這…真的很難形容,不過真的,很像愛因斯坦會做的夢,因為他老是會夢到一個世界時間的流速不一樣,或者一個世界時間不連續,反正都是跟時間有關的夢。我最喜歡的一個夢,竟然是一個沒有末來的世界,那時愛因斯坦在1905年6月11日的夢:
……在這個世界裡,不論是在真實的生活中,還是在想像的腦海裡,時間均是結束於現在的一條線。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人能想像未來。……在這有六個露天座位和一排喇叭花小咖啡館中,一個年輕人坐在那裡面對著他的咖啡和點心,他百無聊賴地一逕觀察著街上的形形色色。他看見那兩個穿著毛衣、在笑的女人,他看見噴泉旁的中年婦人,他也看見那兩位重覆說再見的朋友。就在他坐著的時候,一片烏黑的雨雲籠罩了全城。可是這年輕人依然坐在他的座位上,完全沒有離座的意思。他祇能想像現在,而此刻,所謂現在是漸漸變黑的天空,可是沒有雨。就在他啜著咖啡,吃著點心的時候,他驚奇地看著這世界是如何在黑暗裡結束。還是沒有雨。在漸漸變弱的光線裡,他瞇著眼睛看他的文章,努力去讀他這一生所能讀最後一個句子。然後,雨來了。這年輕人跑進屋裡,脫下了他的溼外套,驚奇看著這世界是如何在大雨裡結束。他跟大廚討論飲食之事,但並不在等雨停,因為他沒有什麼要等待的。在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每一刻都是世界結束的一刻。……雨停了,天空亮起來了。年輕人回到他的座位,又驚奇的看著這世界是如何在陽光裡結束。

童元方和萊特曼

童元方在書後的「終曲」寫了一些關於她去見萊特曼發生的一些事情。當元方見到萊特曼,表明說要將愛因斯坦的夢這本書翻譯成中文時,萊特曼即要求元方念一段中文的翻譯給他聽,然後請她再將念的中文翻成英文。很有趣的「面試」,不過這樣也肯定了元方的翻譯能夠完全忠於原著。
我想陳元方能夠在短短的時間把全文譯完,除了她英文和國文好之外,這本書十分的精簡也是原因之一。只不過我有點小小的懷疑,一個萊特曼在寫的時候,不單單是文學的創作,應該也隱含了一些科學的訊息在裡面,例如說相對論的一些概念,元方真的把懂的這些,而照著作者的原意放入了翻譯中嗎?還是因為文學博士不懂得相對論,所以不小心把萊特曼的一些訊息忽略了或誤解了?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把英文原文拿過來看看。說不定得到的感觸會完全不一樣,但是在這之前,我得先練好我的英文,提升到足以跟上萊特曼的文筆的程度才行。

好書都需要那麼一點點

另外,有一個疑問,在很多書中我都有發現,更是在電影中屢見不鮮,那就是「性愛的場景」或者具有性暗示的文字。在愛因斯坦的夢中也有出現唷!
多半時候,人們不知道他們這一輩子的日子會一過再過。做買賣的不知道他們會一再談同樣的價錢;政客們也不知道他們會在不停的運轉時間的當中,無數次地由同樣的講臺向下叫囂。父母鍾愛子女第一次笑聲與第一次笑容,好像從此以後再也聽不到、再也看不見似的。情人做愛,初次周差的寬衣,因見柔韌的大腿與嬌嫩的乳頭而驚訝不已,而惜其將逝。他們何嘗知道每一偷窺、每一觸,都將重複再重複地上演,與從前完全一樣?

我不討厭這樣的文字,說實話,我還滿喜歡看的。只是我不明白,精彩的書,好看的電影,為什麼都要有這部份呢?是為了要刺激讀者的,增加閱讀的樂趣嗎?還是作者認為這部份,是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對於性愛的描寫就像描寫其他的事情一樣,並沒有帶著任何不潔的思想。像閱讀春上村樹的書的時候,也會讓我有同樣的疑問,也許哪次我看完一本春上村樹的書的時候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好了。

書名:愛因斯坦的夢Einstein's Dreams
作者: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
譯者:童元方
出版社:爾雅叢書
出版日期:1996.05.20
購買日期:1997.07.31
最近讀完日期:2007.04.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