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3, 2007

-0021-追風箏的小孩


《追風箏的孩子》


補習班的同學花花框小姐,曾經推薦我看這本書。當時只是記在心裡,直到現在,很有緣份的借到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它真的是本精彩的小說。就如同「一個創業家的意外人生」讓我認識了泥泊爾(但它不是一本小說),「追風箏的孩子」讓我認識了阿富汗。雖然是本小說,但是我相信作者對阿富汗的描寫是真實的,我想「追風箏的孩子」其實寫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經驗。

我國中地理學得還不錯,我可以在一張地圖上很快的找到阿富汗在哪裡,不過現在我對它知道的更多了一點,我知道那裡受到了戰爭的迫害,本來富裕的城市成了廢墟;那裡有種族的嚴重的不平等,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嚴種的奴役;那裡有宗教的紛爭,雖然同樣信仰回教,但是一個教派會努力的去毀滅信仰另一種教派的人;俄國人的入侵和共產主義帶給了阿富汗嚴重的破壞。現在,雖然俄國人已經不再控制那裡了,但是因為宗教信迎的不合,仍然在那兒造成紛亂。前陣子南韓的人質事件就是一個寫照,CNN的國際新聞也常提到阿富汗的情勢。

根據書中內頁的介紹,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是阿富汗人,1965年生於喀布爾,因為父親是個阿富汗的外交官,所以有機會逃到美國,在美國念書。這是他的第一本小說。故事中的阿米爾,大概就是作者的化身,小時候生活在阿富汗。哈山是阿米爾的好朋友,也是他的「僕人」,因為種族不同的原故,阿米爾和哈山的友情,在風箏大賽是個轉戾點。阿米爾隨後因為戰爭的逃亡來到美國,而哈山依然留在阿富汗。我想作者對於阿富汗人在美國的生活也很真實的描寫。故事最後的高潮,則是阿米爾回到了阿富汗找尋哈山及兒時回憶所經歷的冒險。

原文的書名是The Kite Runner,其實並沒有特意說的是大人或小孩,只是單純指追風箏的人,我想取中文書名時,是因為書中的追風箏的人,是指小時候的阿米爾和哈山,才會使用「追風箏的小孩」。追風箏其實是風箏比賽的一個過程。首先,大家風箏升空後即互相較勁,將對手的風箏線切斷,直到天空上只剩下一隻風箏即是贏家。最後一隻從天上掉下來的風箏是大家追逐的焦點,比賽看誰能夠得到它。故事中的哈山就是追風箏的高手,就算不看著天,也能夠預知風箏掉落的地點,而他追風箏的目的就是為了他的「主人」,得到風箏大賽冠軍的阿米爾。

在BBS上有人評論這本書說「前半段童年生活很棒,後半段則變成如好萊塢的電影」,這一點我滿同意的,因為後半段有太多奇異的巧合造成的轉折,阿米爾超強的生命力讓人驚奇,令人有如在看電影般的心情起浮,但我相信,對於阿富汗景象的描寫,當地艱困的生活,是與現實相差不遠的,希望那些悲慘的景象只是小說因劇情需要的過度鋪張,不然就阿富汗人真的是太悲情了。

想想我自己,我有放過風箏嗎?印象中大概只有幾次。小學的時候,雖然有個可以盡情奔跑的操場,但是老師總是警告大家,千萬不要放風箏,因為操場的正上方橫過了極危險的高壓電線。這大概就是都市小孩的悲哀吧!如果要我把過去的經驗湊合成一本小說,大概只能寫出薄薄一本「敲鍵盤的小孩」。

書名:追風箏的小孩 The Kite Runner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Khaled Hosseini
出版者: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6.06 讀完日期:2007.09.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