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06, 2008

-0042-聽風的歌

D60_20080906_1216_

《聽風的歌》


我囫圇吞棗似的把這本書看完,大概只花了三個小時吧!其中一個半小時是在星巴克裡邊喝著冰紅茶邊看,另外一個半小時是利用工作的空檔充份的利用零碎的時間看。為什麼可以這麼快看完呢?原因有兩個,一是它真的是一本很短的長篇小說,大約只有180頁左右;另一個原因則是它是村上春樹的第一本著作。1978年的時候,跟我現在一樣年紀的村上決定要當個作家,開始寫稿子,很特別的是他靈感的來源竟然是躺在棒球場外野的草皮上所得到的。1979年的時候這本風格特別的書獲得了群像新人賞,從此村上春樹從一個酒館的經營者轉變為一個職業的作家。

那麼,這本村上的處女作到底寫了些什麼?可能因為我看得太快了,不太知道該怎麼形容,倒是很多熟悉的人物出現了,例如:老鼠、僕、傑氏酒吧的中國酒保,以及小說中從來沒有缺少過的無名女孩。場景也很熟悉,可能是因為之前看過了1973年彈珠玩具,以及在聽見100%的村上春樹中精辟的分析。主要大概是僕和老鼠的對話,老鼠努力的想要當個作家,以及僕和女孩的相處,這次的女孩是唱片行的店員,在傑氏酒吧認識的。僕也有提到在之前交往過的三個女朋友,並且回憶了一些交往的過程。中間有穿插著收音機裡DJ的聲音,以及一些作家的介紹。很難想像吧?才180頁,竟然把這些八桿子不相干的東西湊合在一起。若要問我,為什麼書名取聽風的歌?我的回答是,待我仔細的重讀一遍再告訴你。

也許日本人,甚至是當時的日本人,讀起這本書會更加親切吧!因為書中的背景以乎是架構在當時,其中好像發生過像「學運」的事件,其實我是看了聽見100%的村上春樹之後才知道的。不管如何,現在的人看三十年前的東西,總是會覺得有點距離。

我想,村上的作品特有的風格大概從第一本書就已經看得到了。譯者在書末也有做一些整理:
一、 主角沒有名字。
二、 對白常具抽象化、格言式表現。
三、 喜歡以數字形容。
四、 喜歡引用專有名詞。

對於主角沒有名字這件事情,在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中似乎做了一些改變。對白常具抽象化這一項我到是沒有特別的感覺,反而覺得對話有時候是充滿無俚頭式的創意,我常常覺得,如果我也像「僕」一樣說話那麼風趣且有學問那該有多好。
對我來說,寫文章是非常痛苦的作業。有時候花一個月時間連一行也寫不出來,有時候三天三夜寫個不停的結果,所寫的完全不是預想中的那麼回事。

以上是村上對於寫作的一個經驗,而我,一行都寫不出來是很常發生,特別是在考試的時候,三天三夜寫不停倒是沒有經歷過,但是有層經腦袋裡在構思個故事想了好幾天,很可惜我缺少那種把腦中的片段創意結合在一起寫成一篇完整故事的天份,我也十分能體會「所寫的完全不是預想中的那麼回事。」的感覺。

書名:聽風的歌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者: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88.05.01
讀完日期:2008.08.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